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哔哩哔哩(B站)发布了一则应景的短视频,“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很快刷屏网络。“前浪”们在“激情转发”的同时,也纷纷替年轻人高喊“奔涌吧,后浪!”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
《后浪》是弥合代沟的积极尝试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4万多名援鄂医护人员中,有1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若放在十多年前,一些人恐怕很难料想到,某一天,那些被他们称作“小皇帝”的一代人竟成为抗疫战场上的白衣天使,成为危难当中的真心英雄,成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精神的践行者。有人感慨地说,疫情中发现“90后”“00后”突然长大了。其实,不是他们突然长大了,而是很多人对他们缺乏足够了解,疫情中的“现场直播”纠正了固有的偏见。
这也说明,不论时代怎样变化,精忠报国、经世济民、舍身忘我、九死无悔等根植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基因终将代代赓续。这还说明,青年人个性的舒展,往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离经叛道”,嘟嘴卖萌、搞怪夸张,也并不影响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向前。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些年长者对青年一代的思维方式、行为表现“看不惯”,有爱之切责之深的意味,但未必都科学和客观。反之,一些年轻人习惯于对年长者不耐烦,觉得他们老土、落伍,实际上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传统价值观的固守正是支撑社会向前的精神元气,永远不会过时。这种各自的固执即是“代际冲突”产生的根源。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在她的《代沟》一书中担忧于“年轻人和年老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当今,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代际冲突”的存在恰恰说明时代正在发生着伟大变革,我们要做的就是扬其长避其短,努力达到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后浪》的特点就在于以欣赏的眼光去解读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赞美的态度去理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以诚恳的致敬去尝试与年轻人谈心沟通,以时代的变化为年轻人加油鼓劲。期待这种真诚谈心能够增进两代人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尊重,促成“青丝与白发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推动“前浪”“后浪”在时代的长河中惺惺相惜、美美与共,共同乘风破浪。
(作者李思辉,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
这波“前浪”为何没能激起“后浪”?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样是在“B站”,有无数上传者发布了有关疫情方面的自制短视频,“为什么现在不能开学”“为什么你还买不到口罩”……内容从科普、数据分析到思想传播、意见发布,不一而足。很多优秀作品在得到主流媒体的转发后,迅速达到“10万+”的阅读量,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这些年轻人的杰作中,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后浪”们早就超越了许多“前浪”的预想,在更自如地运用时事新闻、新兴技术在开辟着一种观察社会、改变社会的方法与角度。许多时候,老一辈人已经无须教授年轻人如何去吟唱一首童谣,年轻人已经在利用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歌喉,高歌着属于自己的“流行曲”。因此,在充分认识到“后浪”们的蓬勃之力后,我们更应当做的是在看到了两代人的交往之“道”后,去考虑如何把握这其中的交往之“术”。
疫情期间这种良性的传播点拨了我们,要真正将道理、观念说到年轻人的心坎里,其实不妨从青年人的“有为之事”入手去传播。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以小见大,既能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如今的“后浪”之高,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焕发出奔涌向前的动力,在一众“后浪”的聚集之下更加直冲云霄,从而美美与共,避免唱独角戏。从这个角度上讲,“前浪”不必愁叹“夕阳无限好”,而“后浪”亦无须抵触来自“前浪”的指导。在这个崭新的时代背景下,唯有让“后浪”借“前浪”之力,“前浪”乘“后浪”之势,这两股浪潮方能凝聚合一,共同成为奔涌的巨浪,助推整个社会不断迎接新的时代挑战。
(作者陈之琪,原载《新京报》,有删节)
没必要揪着 “失真”不放
《后浪》是一个青年宣传片,但也是B站的一则品牌广告。这意味着,它的目的是树立自身品牌形象,展现潮流优质的产品内容,让更多的人看到其是作为优秀青年聚集地的文化社区存在的。《后浪》在呈现主体上的选择,恰恰更能实现这个宣传目的。如果它选择展示的是一个每天顶着黑眼圈和社会、家庭、工作压力去还房贷车贷的青年人的生活,与现在这支宣传片相比,哪个能更容易激起用户的情感与热血,答案一定是后者。
《后浪》的传播语境是五四青年节这个特殊节点,其内容策划者需要的,是更具热血青春代表性的,并与其平台特性相符的人物故事。因此,他们选择了展现B站获得成就与认可的上传者的追梦精神,并将之代入五四运动青年精神这个大语境中,来反映自身是一个有活力、有精神、有价值的平台。正如有网友所说,“B站”制作方的目的很显然是在凝聚共识,而非呈现真实。如果忽视制作方的目的,忽视其精神层面的作用,一味地批判它没有展示真实的“后浪”,这就脱离了语境,毫无益处。
相比于抓着《后浪》的“失真”不放,汲取其精神鼓励是一种更利于自我的选择。《后浪》的视频内容,的确没有展现占比更多的普通年轻人的现状,但是,笔者更希望,它所传递的勇于追梦、不言放弃的精神,可以激励每位努力为学业奋斗、为事业拼搏、为社会贡献的人。
(作者郭佳栋,原载红网,有删节)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11日第2版
上一篇:《后浪》激荡新时代青年爱国热潮
版权所有©拉斯维加斯lswjs0567 - App store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东部科技新城园区大道一号
联系方式:0931-5323189
学院官微
学院官网
党建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