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网络直播大军,一些平台也乐于拿“大学生”作噱头和卖点,大肆宣传“大学生直播”,甚至是“女大学生直播”。然而,大学生直播这个本该充满活力和创意的领域却渐生乱象,进而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有大学生把校园、餐厅、寝室、课堂变成了自己的直播间,干扰了同学、老师的正常学习生活;还有的大学生为了提高直播流量、赚取打赏,进行低俗的才艺表演。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大学生因为超长时间直播,违背正常的作息规律,严重伤害了自己的身体,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为直播而耽误学业,被迫休学或退学。
“直播风”刮进大学校园,一些在校大学生过早踏入直播圈,急欲通过直播流量变现,以至于被卷入直播乱象的旋涡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网生代群体特点、直播平台放松内容监管、一些媒体渲染直播收入有关,也与网络直播行业能为大学生群体提供灵活的就业机会密不可分。
伴随直播经济和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行业走红,各类网络直播平台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超1.5亿个,网络直播行业整体市场营收近2000亿元。这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怀揣梦想与创意,早在毕业实习阶段就主动选择进入网络直播行业。加之网络直播行业因其准入门槛低、工作方式自由灵活、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备受大学生青睐,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新主场”。面对大学生直播出现的一些乱象,很难做到简单地一禁了之,需要多主体合力,引导大学生远离直播乱象。
平台要在加强内容监督管理上下“硬功夫”。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应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大对网络直播内容的监督和审核力度。对于涉及低俗才艺表演等内容,平台要及时进行风险提示、专门提醒;对于曝光隐私等违法内容,平台要采取账号管控、限制功能等处置措施。
高校要在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上见“真功夫”。高校应切实抓好大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在深入了解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教学、科研、校友等各方面资源,访企拓岗,实现毕业生实习岗位和就业资源的有效供给,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避免其不切实际地涌入直播领域。
教师要在引导大学生潜心求学上见“深功夫”。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高校教师要抓住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业与副业的关系、专业与就业的关系,帮助他们明确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从而在思想上引导大学生认清直播乱象,避免被直播干扰了心神,影响了学业和健康等。
大学生自身要在求学问道上下“苦功夫”。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应踏实求学。面对网络直播乱象,大学生自身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思辨能力,守好道德底线,不触规则红线,不碰法律“高压线”。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体教融合助力青少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