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发力 “建设教育强国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系列评论之四

作者: 时间:2023-07-24 09:31:19 点击:402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和人才一并部署,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教育系统要更加充分与国家战略对接,更加聚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更加积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发力,更好服务各地高质量发展需求。教育支撑国家战略,就是要找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更好服务需求。

  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存在,亟待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差距。目前发达地区对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虹吸效应”非常明显,我国面临区域之间差距继续拉大的风险,迫切需要找到有效途径加以遏制和扭转。与此同时,区域内部一体化发展还面临不少阻力,各类资源和服务的跨域共享需要深度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有待强化,使区域内部发展更加融为一体。在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同时,很多城市的“大城市病”还比较突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县城城镇化和城市更新等方面也面临不少棘手难题。这要求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动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进一步做好新型城镇化、超大城市治理、海洋经济等方面工作。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上述问题,既需要各地政府全力解决,也离不开教育的参与和支撑。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教育的作用不可或缺,并能够有力支撑国家战略。这是因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可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各层次人才,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为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在服务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上大有可为,能够为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高质量发展日益表现为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知识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以知识密集型行业为主。高校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撑区域科技创新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想更好支撑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就需要明确各地高质量发展最紧迫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支撑和服务。各个区域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不尽相同,高校和职业院校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沟通对接,找准摸清区域发展的突出重大问题,制定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有效服务区域发展需要。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教育融入和支持区域发展的能力。目前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创新,特别是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革新,才能更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强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性,建立常态化的政产学研交流机制,通过人才供应更好满足地方发展需求。要打破校地合作的瓶颈,切实推进校地携手合作,使高教职教更好服务区域发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校地干部双向交流,推进师生在地挂职实习,为深化校地合作奠定基础。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校地之间战略性和实质性合作,确定具体可行的合作项目并对标对表地加以实施和跟进,推动高校全方位为区域发展服务。比如,建立完善科技产业园、大学城等校地合作机制,使高教职教同产业集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深度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格局。再如,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和实践实习教学基地,既可以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能够更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校地合作既离不开高校的参与和贡献,也需要地方政府以诚相待和精诚合作。地方政府要为高校发展解决各类实际需求,使其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并更有效地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校地“旋转门”机制,推动校地人员双向交流,为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奠定合作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