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韧 从2018年经济脉动看中国信心

作者:admin 时间:2018-12-21 11:54:47 点击:5749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题:千磨万击还坚韧——从2018年经济脉动看中国信心

新华社记者韩洁、于佳欣、王希、刘红霞

当中国向世界铺开40年改革开放壮美画卷时,世界也渴望“读懂”中国奇迹里的“发展密码”。

答案,或许就集中在2018年中国经济故事中。

这一年,当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叠加错综复杂国际环境,中国经济迎难而上,交出一份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成绩单,展现了强大的韧劲和深厚的潜力。

不惧风浪 奋勇向前

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展出的中车集团的新型公共交通车辆模型(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芒茫 摄

“中国汽车市场会崩溃吗?”当11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延续下半年以来的低迷走势时,一些海外媒体似有担忧。但彭博社讲述了不一样的故事。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不会驶下悬崖。”这篇名为《不要蒙住眼睛:中国车市没有崩溃》的彭博社文章,把目光投向增速超过50%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指出对中国市场不能简单判断,因为那里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

在广西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对准备下线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检测(1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中国有全世界最大、发展最迅速的汽车市场,我们对中国经济和市场潜力深信不疑。”位于南京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拜腾首席执行官毕福康,道出对中国汽车市场转型发展的信心。

一滴水里观沧海。透过汽车市场一正一负的数据,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内生质变。

“稳中有变”——今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的这一判断,正是我国当前经济的鲜明写照。

环顾全球,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正在分化,一些国家保护主义逆流而动,由此引发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有增无减;

透视国内,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不惧风浪,奋勇向前。

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提出“六稳”到坚定改革开放步伐,从坚持创新发展到拓展多元市场,政府和企业同舟共济,直面困难和挑战,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这是世界经济版图上一张分量十足的成绩单——

与去年全球大范围增长加速的“好光景”相比,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均衡性明显下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7%,与2017年持平。在发达经济体预计增长2.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增长4.7%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前三季度6.7%的增速依然亮眼。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说:“放眼全球,极少有经济体干得比中国好。另外,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意味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下降,它仍保持在30%左右。”

这是高质量发展征程上一份更有成色的成绩单——

1至11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5和2.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服务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升至60.8%和78%,新登记注册企业日均超过1.8万户……中国经济“进”的态势更加明显,“新”的动能正在成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红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海江(左二至左五)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改革开放与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11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持续发展,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长目标没有什么悬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如此判断。

穿越迷雾 迎难而上

“目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让公司订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未来随着不确定性增加和时间推移,风险可能会更大。”致力于家电、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三花控股集团主管进出口关税事务的沈培生说。

沈培生的话,道出了当下不少中国企业的担忧。

作为重要先行指标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落至50%的荣枯线,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持续在临界点以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困难是发展的常态。不只中国有成长的烦恼,其他国家也都有各自头疼的问题。”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本·滨瀚说,应该看到,中国部分经济指标面临下行压力的同时,经济的“安全系数”在稳步上升。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这释放出一个信号,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

11月初,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营造公平市场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保护合法权益……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让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增添了新干劲。

“民营企业座谈会传递的精神,就好像拨开迷雾见到阳光,非常有利于民营企业建立信心。”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

面对稳中生变的环境,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定。

浙江湖州织里镇的一名淘宝主播在直播间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销售新款童装(1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到提高出口退税率,从降低药品、汽车、日用品等进口关税到加大培育贸易新业态……10月底,中国在世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一次性提升32位,发展活力不断提升。

稳就业,就是稳民心。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加大对企业稳岗支持力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户门槛……近期,一系列高含金量的稳就业政策陆续出台,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在江苏镇江,260万吨/年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正在进行吊装(4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危机,就是要危中寻机,打造核心竞争力,短痛将催生‘长安’。”从事氟硅生产的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说,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掌握了部分尖端核心技术,大大增强了应对外部挑战中的底气,今后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迎难而上,方能化危为机。

“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有更清醒的认识,要努力化危为机,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坚定信心 奋力前行

游船在广西桂林市杉湖湖面上穿行(10月1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瑞典宜家集团近日宣布,旗下宜家购物中心投资开发的上海临空宜家荟聚综合体项目开工,项目总建设体量逾43万平方米,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这一宜家历史上单个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显示了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尽管中国经济遭遇诸多挑战,近段时间丰益国际、特斯拉、资生堂、沃尔玛等一批跨国公司纷纷增资中国,为中国经济前景投出“信任票”。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生在药房为取药者发药(10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信心,来自中国宏观经济稳健的基本盘——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13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8亿网民、1亿多个市场主体,动辄以“亿”来计量的市场空间凸显中国经济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没有企业愿意错过一个10亿级的大市场。”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乐说。今年10月,宝马集团成为中国放宽汽车行业合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受益者,过去20年宝马在中国已投入上百亿元。

这是河南省民权县任庄村内的荷花生态园(7月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信心,来自中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坚定意志——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央政治局会议最新部署,释放出明年改革开放再攻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复兴号动车组生产线上工作(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的订单都比较稳定,这反映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效果。”谈及来年市场,位于山东邹平的开泰集团副总经理吴成民信心十足。

信心,来自中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共识和行动——

中国经济这片辽阔的大海,可以应对狂风暴雨、化解惊涛骇浪,并以足够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让各国分享机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在校园临时快递取件点领取快递(11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2018年,中国金融开放蹄疾步稳。首家获批筹建的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有关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中国是我们在亚洲增长战略的核心。我们预计中国将继续保持在全球保险市场的增长步伐,并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毋庸讳言,即将到来的2019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工人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石桥工业园一民营新材料企业车间劳作(11月3日摄)。 新华社发(赵东山 摄)

“充满挑战,也蕴含机遇。”中国创新企业麒麟合盛创始人兼CEO李涛说。这家成立刚满4年的企业开发的手机用户系统,正为数以亿计的全球用户提供多达25种语言的服务,用户中近七成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李涛看来,大到改革开放40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性飞跃和历史性变革,小到企业自身的高速发展,说到底还是源自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而未来应对前进新征程上的激流险滩,仍然需要相信奋斗、选择奋斗、依靠奋斗。

国家税务总局泉州市税务局丰泽街办税服务厅的工作人员在新办企业服务窗口为纳税人办理业务(9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振聋发聩。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迈向2019年,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来源:新华网   参与采写:叶前、陈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