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教育的生命线

作者:lanke 时间:2019-10-21 15:50:16 点击:19830

安徽大学最近公布了战国竹简本《诗经》的初步整理研究成果,发现其中部分篇目的内容与当下通行版本有一些出入。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各界关于古籍“真”“假”问题的讨论。

尽管《诗经》的版本问题属于专业学术范畴,且仍存在争议,但此事带给教育工作者的启示却是多方面的。在笔者看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提醒教育工作者“真”字的重要性,即要传授给学生“真”的知识与价值观,这是一切教育行为必须严守的底线。

“真”首先是指真知,包括学习内容和方式的真实性与科学性。近日,某教育机构组织一批6—10岁的儿童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赛及日常学习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据说学会“量子波动速读”的孩子,只要翻书几分钟就能完整阅读几十万字,并且还可以把书本内容复述出来。此事引发广泛质疑,有研究快速阅读的业内人士直斥其“骗人”“伪科学”。但媒体记者发现,对这类明显不靠谱的江湖骗术,不少家长却趋之若鹜,花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报名费让孩子煞有介事地认真学习,究其根本,无非还是教育焦虑之下的冲动消费罢了。有网民嘲讽这类家长是在缴纳“智商税”,而且耽误了孩子的正常学习和智力发育,但这并未点出这类行为的要害——其危害最巨之处,在于让孩子们从小被虚假的、伪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误导,并且受到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价值观的毒害,偏离了求真的轨道,动摇了求真的信仰。

近年来,社会上打着“蒙眼识字”“一目十行”等旗号的所谓培训机构屡禁不止,尽管媒体多次曝光揭露,仍然总是有那么一些家长被蒙蔽。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身言行,切不可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而让其作假、作伪。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是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至理名言,他点出了“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基础;倘若失去了“真”,流于虚假,则教育行为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而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不仅指知识层面,还应包括价值观层面。最近,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担任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第二班主任的消息引发外界广泛关注。据悉,北大2019年创立了本科生“双班主任制”,由学校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机关干部深入到学生中间兼任第二班主任,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本科生的“第二班主任”无疑是一项重要创举,充分体现了学校对育人工作的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翁,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责大任。对于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来说,掌握扎实学识固然重要,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样不容忽视。北大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入手,发挥全校教师的力量,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做求真的典范。日前,湖南湘西州一位年轻女教师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在当地中小学常见的各类形式主义检查现象,引发舆论关注。对此,湘西州州委有关领导同志近日回应媒体称,该州将整顿一切形式主义的检查,教师有什么意见、好的建议,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他们公开发表,并会及时调查解决。这位女老师敢于讲真话的勇气值得点赞,值得其他教师学习,更是给学生们树立了敢讲真话、敢于反映真问题的好榜样。当地有关部门敢于正视问题,积极回应教师声音,也体现了应有的勇气与担当,希望在接下来的实际工作中,当地党委政府能够积极寻找破解各类形式主义检查的有效办法,切实减轻一线中小学教师不必要的额外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心从教、专心从教。

总之,“真”知识是有力的,“真”教师是可敬的,“真”教育是充满希望的。

作者:杨国营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21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