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本质上是“做中学”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核心是学习任务。近年来,在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广大中职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创生出一大批“高效课堂”,解构这些课堂并将其“精华性”要素加以整合,可以描绘出“完美”课堂的模样。“完美”课堂的背后隐含着“完美”的学习任务,可以解析出其基本特征与设计原则。
真实性:承载学习意义
职业教育要建立学习者与劳动世界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桥梁就是教学的载体“任务”。所谓真实性是指学习任务与真实生产或服务之间的相关性,学习任务须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真实的工作任务。
学习任务只有与真实任务相关联才具有生命力。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学习任务向真实任务的“逼近”,这种逼近有三条途径:其一是对真实任务的截取,即选择有明确边界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其二是对真实任务的模拟,通过真实任务的部分改造,形成虚实结合的任务便于教学实施;其三是虚拟真实任务,采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虚拟真实任务的情景或是操作,以完成特定能力的训练。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关联,都在本质属性上保留学习任务的相对真实性。
对于学生而言,任务的真实性意味着学习的实用性,学习指向未来的能力与素养培养,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意义认知,而学生一旦建立对学习意义的认知,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就能转化为学习过程中的“营养”。
趣味性:激发学习欲望
中职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学生不肯学。分析中职生的学习动机发现其具有“外部”特征,即中职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外部的激励,赋予学习任务以“趣味”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条重要策略。
学习任务的趣味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可以通过任务的设计来体现。保留具体情景是最基础的做法,学习情景的丰富会使学习任务在内容呈现上自然有趣;分组合作会使任务完成的过程生动有趣;及时的正面评价与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时可以对学习任务进行游戏化改造,通过游戏闯关等方式来激发兴趣;通过角色扮演来完成学习任务,则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沉浸于任务的学习中。
任务载体本身有趣与让任务完成过程充满趣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职生的学习体验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当学习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形成对类似任务学习的偏好,这种偏好甚至会迁移到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当中。
适宜性:正视学习基础
中职生作为一个学习群体,具有“低水平、高分化”的基础特征,即学业水平整体较低,而分化水平相对较高,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正视这一特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一是“低相关性”,应优先选择那些与原有文化基础相关性不高的任务作为中职生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任务能较好地保护中职生的学习信心;二是“高能力性”,即学习任务要尽量设计成能力与素养训练的载体,如此设计既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能较好地规避文化基础的不足;三是“恰当的挑战度”,即任务的难度要加以合理控制,既不能太难让学生学不了,也不能太易让学习失去意义,而是让它处于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适宜性是中职生学习任务设计的关键之一,其本质是正视学生的现实水平,尊重学生的学业基础,用职业教育能力导向的学习,取代以文化应试为主的教学取向,提供适宜性的学习恰恰能表现职业教育的应有价值。
灵活性:保障学习空间
学习任务必须具备一定的灵活性,灵活性即学习任务的弹性,是指学习任务的关键变量可以适度加以调节。对学生而言,学习任务呈现为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范围内,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与自主性。
学习任务的关键变量有内容、形式、难度、数量、质量等,可以通过任务描述的方式来定义任务,如以“合作的方式,在1分钟内按要求完成5个伦勃特结”,其中的伦勃特结为内容,合作为完成的形式,1分钟、5个为数量要求,按“要求”为质量指标,在学习的进程中,学习任务的弹性要随着进程的深入而不断增加,即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对学习任务有更多选择与个性化定义。
学习任务的弹性切合了学习分化状态下的学习要求。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更好地依据“自己的步调”来学习,就容易找到最佳的学习节奏,一点点发现自己的特长,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潜能。
展示性:活化学习评价
学习任务的完成最终要导出一种有形的结果——作品,这种作品可以直观展示,可以相互比较,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进一步优化。
作品的展示交流是职业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任务实施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步骤来实现,即“学生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作品,“学生说”——让学生介绍分析自己的作品,“学生评”——让学生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作品。由三个环节有机构成的交流展示过程,是一个比较与反思的过程,通过比较发现他人作品的长处、自己作品的短处,从而找到行动改进的路径与策略,这也是经验性能力形成的一般过程。
从本质上说,通过作品的展示与交流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居于一个“生动的学习场”当中,周边都是可以学习的“经验”,这样的学习场既是学习的比较之源也是动力的激发之源。
延伸性:促进学习深入
有效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学习任务须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延伸性是指任务具有不断深入的可能性,“以终为始”,从而实现学习的螺旋式上升。
考虑学习任务的延伸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习任务的完成不能局限于“照着做”,引导学生试着问自己为什么,学习就会深入到知识原理的层面,从而实现由操作性学习到理论性学习的转换。二是让学生尝试“再难一点”,以提高任务的挑战度,当学生主动去尝试“再难一点会怎样”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往往也就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三是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当学生学会换一种方式想、换一种方式做的时候,理实一体的契机就找到了。
延伸性是深度学习的自然要求,任务设计的延伸性是帮助学生延伸自己的学习,当学生主动去延伸自己的学习任务时,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了主动,从浅知浅会步入了真才实学。
完美的学习任务源自一线教师的生动实践。它来自真实任务的改造,现实劳动世界的真实生产与服务任务是学习任务的创生之源;它来自过往经验的梳理,教师总是在教学实践中一点点积累并发现自己的完美任务;它来自学生智慧的启发,永远不要忘记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他们更是完美学习任务的真正创造者。(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朱孝平)
版权所有©拉斯维加斯lswjs0567 - App store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东部科技新城园区大道一号
联系方式:0931-5323189
学院官微
学院官网
党建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