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离不开坚守教学伦理

作者:zhilan36921 时间:2019-01-04 17:35:16 点击:7552

据媒体报道,按照去年9月新出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依据南京大学的调查结果和相关申请,教育部已按程序撤销梁莹的“青年长江学者”称号。此举彰显了教育主管部门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维护教学伦理的决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真理的时代重任,因此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笔者认为,全力抓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突出高线引领和底线要求,完善师德师风奖惩考核体系;更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守教学基本伦理,规范教学过程中师生伦理关系和教学行为。

在激励机制方面,不少高校都在努力改进教师学术道德教育与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教师学术规范教育培训、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学术道德实绩记录等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师德奖惩考核体系,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首要标准,落实教师评聘考核各环节“师德一票否决制”;不断健全教师评价机制,对师德表现优异的,予以表彰、宣传和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忽视教学的信念、目的和教材教法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较少顾及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自主性,忽略对教学伦理的性质和结果的关注,从而导致教学目标与手段的矛盾和冲突、缺乏人文关照及生命关怀、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等困境时有发生。比如南京大学梁莹事件中,更让学生们愤怒到联名上书举报的,不是她的学术不端、研究伦理问题,而是她敷衍授课、轻视教学、应付学生。上述这些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教学伦理的规范与坚守。

在当代大学中强调教学伦理,首先要建立以善为本的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习与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更要强调生命内涵的培养以及精神层面的充实,以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善用所学以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的人才。诚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言,“教育首先是培养人,不是先着眼于实用性,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

其次是树立人文关怀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的教学伦理精神要因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守正而创新。具体来说,大学教育既要尊重历史文化、传承优秀文明,也要响应科技发展、产业变革,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个性彰显、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以因应变动迅速的未来社会。

再者是要主张教学主体的协同互助,包括师师、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协同互助。其中,师师关系主张的是教师之间的协同教学,强调跨学科、跨领域、主题式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具备统整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师生关系则着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强调师生地位的对等、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师生易位等概念,进而达到实质上的教学相长;生生关系强调学生之间同质性或异质性的分组合作学习,提供朋辈之间互动、互相补充、尊重彼此的学习机会,也为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的分工合作模式提前作准备,完善人我关系。

在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重关系上,教师的教学居于其中的关键地位。我们期待,教师通过教学价值的确立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全身心投入,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成效,并回馈到教师的教学上,形成正向循环,促使各种关系的和谐、正向发展。(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王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