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宣传,各显神通?

作者:lanke 时间:2019-07-08 10:51:02 点击:19755

■关键词:招生宣传

据媒体报道,随着高考结束、成绩逐渐公布,全国各大高校进入招生季,也例行发出了“欢迎报考xx大学”的招生文章和视频。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各校使出浑身解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人民日报:坚守文化品格,不盲从不浮华

好的招生宣介可说是大学一次最佳的“广告时段”,需要大学精准诠释学校的风格特质,传递理念、启发思考、引发共鸣。从这个角度来说,招生宣介事关大学形象和大学文化、事关大学传递给公众和青年学子怎样的价值理念。行胜于言,将纸面上的文字转化为行为操守,需要大学坚守文化品格、大学精神和大学功能,不盲从、不浮华。通过招生季、录取季对大学理念的弘扬,高校应当带给更多年轻人为未来努力拼搏的原动力,激励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文化与精神是大学最好的口碑。近几年,国内多所高校纷纷精心制作招生宣传片,传递“每一声心跳,每呼吸一秒,去找寻自己的骄傲”“大学不是梦想的终点,而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总有一种力量,让你不惧来路、不忘归途”等价值理念和人文情怀,厚重而不失活泼,收获好的口碑和传播效果。而如果放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考量,一年365天中,大学认真办学、精心育人、扎实科研、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每一时刻,又何尝不都是最好的招生宣传。用扎实的办学实践、用丰硕的办学成果为大学精神做最好的注脚、为大学功能做最厚重的描摹,是最有力量的宣介。

对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通过对大学氛围的提前熟悉,有助于自己早日做好大学生涯规划,顺利迈入大学学习新阶段。大学是人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社交能力的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把这些任务规划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自己赢得更好未来,显得尤为重要。合理规划大学生涯,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收获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把大学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赵婀娜,原载《人民日报》,有删节)

中国青年报:招生宣传不能只求文案漂亮

当前,部分高校的招生压力增大是事实,在招生时能够以更被“新生代”所接受的风格展现自己的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也是一种恰当的自我营销。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报考什么学校,最终是由个人分数、专业偏好、学校的学科能力以及城市等综合因素共同决定的,不太可能仅仅根据招生广告就选择一所学校。另外,仅就创意来说,一些形式和表达其实也在不断被模仿,很多不乏有被“玩坏”的观感,其真实的传播效应和创造性也未必那么强。

这并不是说在招生上不需要努力和创新。一定程度上说,这些由在校学生和毕业校友所“贡献”的招生文案,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自我表达。他们在帮助自己的大学在舆论场中寻找存在感的同时,也在展示自己心目中的大学形象。这类在毕业季竞相出炉的招生海报、影像,既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既面向高考生,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延伸。比如,当前不少大学都有自己的另类“花名”,尽管这其中充满着调侃乃至“自黑”,却是学生对于母校认同感、归属感的体现,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母校只有自己才能骂”。

大学招生中,在校学生、毕业校友的声音和自我表达被放大,也直接展示出大学和中小学的差别。一所大学的形象不再只是校方的单线条叙事,每个学生对学校的真实观感,也是大学形象构建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于此背景下看待一些大学生或者毕业校友的另类招生文案,大学管理者更应该有所触动。

进一步说,校方的包容心态,更需要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学生的“发言权”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另类招生文案一个方面。另外,高校自我宣传和学生花式营销中所展现出的“优越感”,也应该让新生有实实在在的体验。总之,大学的“好”,学生对学校的“好感”,不能只是在招生场景中“昙花一现”,仅仅体现在话语的包装上。

所以,面对每年招生季上演的大学另类招生创意比拼大战,既不必从所谓品位高低的维度作机械评价,也不宜过于拔高其创造性。褪去特定语境下的表演色彩,大学生日常自我表达和创新能力,才更值得关注。

(作者朱昌俊,原载《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长城网:“花式”招生 宣传创意可以有

随着当前人们使用媒介和阅读习惯的改变,高校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创新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很大程度上属于顺时代潮流而行。在此背景下,高校的“花式”招生宣传不仅没有不妥,甚至还可以更加个性化、开放化。

通过比较当前高校官微的创意招生广告,会发现大多数高校都过于强调校园环境、硬件配备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软件方面如学科优势、强势专业、名师校友等介绍得比较少。然而,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在“花式”招生广告中,不妨多在自家软件方面有所偏重。

回归到报志愿上,考生报与不报,或许并不取决于学校的“花式”招生宣传,但高校官微放低姿态,活泼有趣贴地气的宣传文风却实实在在地圈了一波粉。懵懂的小清新也好,曾经的老学长也罢,一边是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一边是对大学生活的回忆,无论是憧憬还是回忆,这份美好都凝结在其中。与此同时,期待高校官微在招生宣传中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和传播方法,与时俱进,做出更多有益有趣的探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任凯)